近年来,随着我国工业化、城镇化的快速发展,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,其中总磷超标已成为威胁河流生态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。总磷作为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指标,其浓度超标会引发藻类大量繁殖,消耗水中溶解氧,导致河流透明度降低,水质恶化,导致鱼类等水生生物死亡,破坏整个水生态系统的平衡。
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《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》显示,2024年全国地表水监测断面中,总磷仍是主要污染因子之一,在长江、珠江等流域表现尤为突出。以长江流域为例,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排放导致部分支流总磷浓度长期超标,引发季节性水华现象。
如何判断水中总磷含量是否达标?国家已出台明确标准
参照国家标准GB 3838-2002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》,五类用水总磷标准限值如下:
Ⅰ类水(源头水、国家自然?;で骸?.02mg/L(湖、库≤0.01mg/L);
Ⅱ类水(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原地一级?;で骸?.1 mg/L(湖、库≤0.025mg/L);
Ⅲ类水(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原地二级保护区):≤0.2 mg/L(湖、库≤0.05mg/L);
Ⅳ类水(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):≤0.3 mg/L(湖、库≤0.1mg/L);
Ⅴ类水(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):≤0.4 mg/L(湖、库≤0.2mg/L)。
由此可见,各类水体中总磷含量限量值是有严格的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的。
尽管如此,磷的污染风险依然无法完全避免。以饮用水为例,尽管自来水引管到户早已普及多年,但是仍有不少民众为了便捷或追求天然,盲目地选择市面上个体经营销售的桶装水、直饮水,县乡村镇里的山泉水和井水。桶装水的水桶在重复利用的过程中,洗涤环节是磷污染的重灾区,山泉水和井水也会因为工业废水、农药化肥和生活污水的使用过程排放不合规而受到磷污染。所以水中磷含量的检测必须走进日常,为民众的生活与生产保驾护航。
磷的检测方式有哪些?普通民众是否有简易检测方法?
磷的检测方法有分光光度计比色法、离子色谱法、气相色谱法、电化学分析法等,这些方法或操作步骤冗长繁琐,或试剂配制工作量大,或需要使用较昂贵的仪器,且操作人员专业技能要求高,只能在实验室完成。市面上销售的水质快速检测包、磷酸盐检测试纸等以操作简单、价格便宜、处理方便等优势,成为民众检测水中磷含量的优先选择,但是也存在测量结果范围广、偏差大等问题,所以考虑到试错成本、测定结果的客观准确公正性,建议民众到具有检测资质、可出具有法律效力检测报告的检测机构送检。
日前,柳州市质量检验检测研究中心(以下称“市质检中心”)参加了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组织的“水中磷的测定”能力验证活动,获得了“满意”结果评价,进一步夯实了检验能力。为民众在水质检测选择检验机构方面注入一剂强心剂,让百姓检的放心、用的放心。
市质检中心将以此契机,充分发挥专业优势,努力加大对技术人员的能力培训,持续提升技术服务水平,为生态环境监测贡献更多力量。
(通讯员:李建华 编辑:杨颜如 校对:陈玥文 审核:宫辛玲 )